使用色氨酸荧光进行溶菌酶的构象分析 | 海洋光学 · ocean optics-ag贵宾会

使用色氨酸荧光进行溶菌酶的构象分析
  • 医疗与生命科学

蛋白质内的色氨酸残渣受紫外线激发可产生本征荧光。当蛋白质从折叠的自然状态进入变性状态的时候,发射光谱将轻微变化,反映了折叠构型的变化。

目的:

测定溶菌酶中处于天然态和变性状态色氨酸的本征荧光。

为了进行这个分析,对溶菌酶的天然和变性状态本征荧光进行了测量。溶菌酶为14.3 kda 蛋白质,具有6色氨酸残基。色氨酸的激发波长为280 nm,发射波长350 nm。

实验条件:

下列样品送交分析:

  • 0.5 mg/ml溶菌酶的k2hpo4溶液50 mm,ph值:7.4 -天然蛋白质
  • 0.5 mg/ml溶菌酶的 k2hpo4溶液,ph值:7.4,6 m胍hcl -变性蛋白质
  • 50 mm k2hpo4,ph值:7.4,50 mm k2hpo4,ph值:7.4,6 m胍hcl 

将数毫升的溶菌酶溶液转移到一个石英试管,光程长1 cm。用uv-lvf-l滤光片使激发一侧300 nm以下的光通过。同时对缓冲剂的荧光进行了测量,以确保它们在使用条件下不发出荧光。

使用的硬件:

  • usb2000 (usb2e4066) 光栅1
  • uv2/oflv-4探测器
  • l2透镜
  • 200 um光阑
  • px2脉动氙灯光源
  • cuv-fl-da 直插式试管托架
  • uv-lvf-l uv低通线性可变滤波器
  • cvd-diffuse
  • p600-2-uv-vis(紫外线-可见光)
  • 石英试管(cv-q-10)

实验参数:

  • 积分时间(ms):500
  • 光谱平均值:10
  • 平滑次数:10

测量模式:

  • 荧光

结果:

天然和变性的溶菌酶溶液和缓冲剂测量的荧光光谱

图1为天然和变性的溶菌酶溶液和缓冲剂测量的荧光光谱。注意:与蛋白质的折叠状态相关的荧光存在轻微的频变。

网站地图